意外復活的游戲,以及背后兩位游戲制作人的孽緣。
憑借《碧藍幻想》《公主連結》《賽馬娘》等社交手游躋身世界一線游戲廠商的Cygames,至少從2016年開始就宣布要進軍主機游戲行業,嘗試開發3A級的單機大作。
在當時,還有不少傳統游戲廠商仍覬覦著繁榮的手游市場,將原本投放給主機游戲的開發資源轉移給了社交手游。結果Cy卻逆勢而行,試圖用氪金手游賺來的錢去做買斷制的單機大作,自然是被視為“棄暗投明”的正面榜樣。
Cy在2016年公開了名為“Project Awakening”的項目,劍指“高端主機游戲”,并為其招募“有AAA級游戲開發經驗”的開發者
只不過多年過去,當越來越多以手游發家的新興公司效仿Cy,發行制作了一些自家手游衍生的單機作品,Cy自己的“3A夢”卻依舊停留在夢的階段。
最早公布的“Project Awakening”盡管官網還在,卻早已沒了下文,怎么看都像是胎死腹中。頁游《碧藍幻想》的單機衍生作《碧藍幻想Relink》原本在2017年就公開了令人眼前一亮的實機畫面,多年過去,游戲的發售期卻依然沒個準信。
單論演示畫面的表現,《碧藍幻想Relink》在JRPG中足以稱得上是第一梯隊
而這邊的餅還沒烙熟,Cy又邀來原《閃亂神樂》系列的制作人高木謙一郎開了個新坑,名為“Project Gamm”,看起來同樣是大制作的動作RPG,只是這一次則換了個宣發方式——不再急著發實機演示,只透露了少量信息,面世時間同樣遙遙無期。
以目前的狀況來講,Cy對于3A單機的嘗試看起來很像是“步子邁太大扯著了蛋”,也難免有人質疑它其實根本無心做單機游戲,純屬輿論造勢吸引眼球。
就在這樣的背景下,Cy在前些天不聲不響推出了一部單機游戲《小小諾婭 樂園的后繼者》。這部作品只是在上月底的任天堂迷你直面會上稍作亮相,就直接上架了包括PC在內的各個平臺,相比于Cy家的其他作品幾乎稱得上“零宣發”,但獲得的口碑卻相當不錯。
《小小諾婭 樂園的后繼者》完全不支持鍵鼠操作,即使在 PC上也只能用手柄游玩,堪稱 “暴力移植”,卻依然獲得了特別好評
從某些角度來講,這樣的宣發方式倒也無可厚非——《小小諾婭 樂園的后繼者》并非什么“單機大作”,也不是全新的原創IP,它的前身是一個早已停服三年的手游。
1
2015年開服的《小小諾婭》由Cy的子公司Blaze負責開發,是一款相當典型的Cy系手游。
一方面它的玩法和當時風頭正盛的《部落沖突》如出一轍——玩家扮演煉金術師諾婭收集資源來建設“方舟”,既能去其他玩家的基地掠奪,也得守護自己家不被洗劫,可謂是毫不掩飾的借鑒。
雖說“一眼抄”,不過《小小諾婭》在玩法細節上還是有不少屬于自己的內容
但與此同時,《小小諾婭》也充分發揮了Cy一貫以來的美術優勢——這部作品的美術由老牌畫師吉田明彥親自操刀,當時的他已經是Cy旗下藝術設計子公司的董事,這是他第一次也是至今唯一一次為手機游戲做主美設計。
不論游戲的人設立繪還是偏Q版的3D角色模型,在當時都足以讓人感到耳目一新。
要論“肉腿煉金術師”,諾婭還是萊莎的前輩
被稱作“萌系COC”的《小小諾婭》,由此觸及了一批原本對《部落沖突》這種偏塔防RTS的玩法并不感興趣的玩家。
這樣的故事對于Cy而言并不陌生,例如《影之詩》最初的玩法借鑒了《爐石傳說》,也因此被稱為“二次元爐石”,六年來運營得也算是有聲有色;而如今風生水起的《賽馬娘》,核心玩法則很大程度上源于《實況力量棒球》,憑著自家的美術功底打開了一片藍海市場。
但類似的輝煌在《小小諾婭》身上并沒有發生——盡管游戲支撐了四年才關服,期間各種更新和聯動不斷,但實際上游戲從第二年開始就顯現出玩家凋敝的狀況,留存下來的人們也是各玩各的,部落戰組織不起來,甚至新登場的世界Boss也沒人去打。
諸多玩家將《小小諾婭》的倒閉原因歸結為運營方式“過于良心”——游戲里發放的大量福利足以讓新玩家“不充錢也能集齊所有角色”,更新的服裝禮包也不用多少錢就能直接買到,到了老玩家 “想充錢也沒地方兒花”的地步,。
這個游戲的玩家本就大多是被美術吸引,帶著“種田養娃集手辦”的心態而來,結果就是想玩RTS部分的玩家發現沒人互動沒啥可肝的,愿意花錢抽卡的玩家又是逛遍商城沒啥能氪的,活躍玩家人數與營收狀況可想而知。
等到游戲在2019年宣布停服的時候,大部分仍在堅持的玩家反應都是“居然能撐到現在”。在停運公告的評論區里,留言幾乎是清一色的“感謝運營,你們辛苦了,我玩得很開心”。
盡管大家嘴上說著“期待和小諾婭再會”,但其實也都心知肚明:對于經營過諸多爆款手游的Cy而言,《小小諾婭》的成績連“曇花一現”都談不上,多半是沒有下一作了。
2
《小小諾婭》的官推在2019年初游戲停服后就陷入沉寂,直到幾天前,這個賬號被鎖定,隨后改名為“《小小諾婭 樂園的繼承者》公式”。緊接著,新游戲便直接發售了。
三年前的上一條推特還在提醒大家賬號里沒抽完的付費石頭記得退款
在新推文的評論區里,很容易見到老玩家們大喊著“啊啊啊啊啊”,驚喜之情溢于言表,也有不少人曬出手機截圖,說自己三年來都沒舍得刪除早已無法登陸的《小小諾婭》客戶端。
直說“《小小諾婭》就是我的青春”的人也不在少數,也算是日文版的“爺青回”了
沒人明白Cy為什么幾乎沒有給《小小諾婭》的新作進行任何預先宣傳,這個游戲盡管是個小品作,但稱得上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絕不是什么拿不出手的作品。
游戲繼承了當年手游精美的美術風格,玩法卻是大相徑庭,改為輕度肉鴿的橫版動作游戲,玩家可以在每一輪的游戲過程中收集和升級各類精魂,搭建自己的攻擊連段。
搭配各類加成道具可以組建起風格各異的build
此外,新作也保留了當年手游里升級“方舟設施”的部分,可以借此來永久強化角色。
各類方舟設施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游戲難度,所謂的“輕度”肉鴿正是體現于此
相比于最優秀的那些肉鴿游戲,《樂園的后繼者》并不以深度見長,基本上10個小時就足以體驗透徹,但作為一部美術和手感都頗為出彩的作品,定價卻僅1500日元,比許多獨立小游戲還要便宜,很容易讓人回想起當年的“良心”運營。
而對于老玩家們而言,光憑游戲的副標題“樂園的后繼者”,再見到那些可愛的角色,一切情懷就盡在不言中了。
光是看著曾經熟悉的精魂們跟著諾婭蹦蹦跳跳就足以令人感動
眾多玩家不吝于給《樂園的后繼者》留言好評,而其中還有不少人提到了Cy旗下的另一款手游《失落的龍約》(簡稱“龍約”)。
不同國家的玩家用不同的語言說著同樣的話
就在今年3月,由任天堂和Cy共同開發的龍約宣布將于年內關服,原本就有不少玩家向Cy和任天堂請愿,希望即便游戲關服也能留下一個可供回憶的單機版,而如今《小小諾婭》的待遇則令人看到了一線希望。
更別說,這兩款游戲的制作人之間還頗有淵源。
3
松浦弘樹是《失落的龍約》最初的制作人,在玩家間風評甚佳,以至于在國內被部分人稱作“松浦哥哥”。
這一方面是因為松浦親民的運營風格——他會定期發布名為“關于今后的龍約”的官方通告,細致總結游戲過往的運營狀況,向玩家介紹游戲接下來的更新方向。這些公告被稱作“松浦小論文”,而玩家也確實覺得游戲在往大家所期望的方向改進,自己的意見有被制作人聽取。
另一方面,同樣離不開龍約“良心”的運營方針。畢竟早在游戲上線不久就有過一個知名的傳言:任天堂曾向合作伙伴表示不希望玩家在手游里氪金太多,要求提高游戲中稀有物品的抽獎掉率。龍約也確實把原本和角色混在同一個獎池里的護符道具改成了兌換獲取,福利更是越發越多。
但就在游戲運營即將滿一周年的時候,官方公布了人事變動,松浦弘樹將卸任龍約制作人的職務,改由岡田佑次擔任,而他正是此時剛停服不久的《小小諾婭》的制作人。
于是龍約的玩家們迎來了一則好消息和一則壞消息。好消息是新來的制作人可能比松浦還“大方”,壞消息是這位制作人的上一部游戲正因為“太良心”而倒閉了。
結果之后的龍約也確實走上了和《小小諾婭》相似的軌跡。
在龍約的玩家之間流傳著一個叫作“現龍佳機”的說法,原意指的是“現在正是入坑龍約的最佳時機”。每逢游戲周年慶或是大小節日,龍約官方就會派送大量福利,此時即便是新人也能免費快速地積攢起一套好看能看的陣容。
按理來說,這樣的運營方式是個吸引新人的賣點,但事實上由于“現龍佳機”出現得過于頻繁,新人們隨時入坑都可以抽得滿倉稀有卡,可面對龐雜的玩法系統依舊是無所適從,不知從何玩起。于是收集欲得到滿足卻對玩法不太感興趣的新人們總是很快退坑,同樣享受到福利的老玩家們則是失去了氪金的理由。
這些狀況都和當初《小小諾婭》的處境頗為相似:制作組勤勉地改進著游戲內容,卻并不能增加游戲的人氣或是商業收益,久而久之,連“現龍佳機”也成了一個和“風暴要火”類似的玩家梗。
只要你來,永遠都是現龍佳機,就算要停服了也是
有不少玩家遷怒于接手的岡田,認為是人事變動害得龍約走向停服??墒聦嵣?,即便龍約的營收算不上一流,也遠沒有到虧錢的地步,如果是在一些小廠商手中,甚至稱得上“搖錢樹”,絕不可能就這樣關服。
問題是對于Cy而言,《賽馬娘》開服第一個月的營收就超過了龍約開服以來的總收入,任天堂旗下也有著更嫡系更賺錢的《火焰紋章 英雄》,這次合作帶來的口碑效應和實驗價值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事到如今的龍約可謂是爹不疼娘不愛。
能在停服之前完整更新到游戲中劇情故事的尾聲,對于當下的龍約而言或許已經是一個圓滿的結局了。
即便在宣布停服之后,龍約的幽默四格也仍在每周更新,只是現在讀來有如《100天后會死的鱷魚》,帶著一絲悲愴感
那么當初卸任的松浦弘樹又去忙什么了呢?這個答案直到龍約即將關服才終于揭開——去制作《小小諾婭 樂園的后繼者》了。
游戲發售后,松浦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自己原本只是想制作一款類似于《死亡細胞》的肉鴿動作游戲,并嘗試一些未能在龍約中實現的動作要素。但因為Cy的開發人員都在忙著做《碧藍幻想 Relink》,便找了外包團隊Grounding合作,結果團隊里有不少成員很喜歡小小諾婭,最終決定讓諾婭和她的伙伴們成為這部游戲的主角,并順勢將“可愛”作為了這部作品的主打方向。
也因為當年的手游是未竟的作品,松浦選擇完全繞開了原本的劇情,避免造成影響
換句話說,小小諾婭以這樣的形式再度出場幾乎就是巧合,游戲發售后得到的熱烈反響也遠遠超出了松浦的預料,說自己作為游戲制作人還從沒這么高興過,游戲后續也將會有免費的更新。
總而言之,接任松浦的岡田無奈地給龍約送了終,與此同時松浦卻為小小諾婭帶來了意料之外的復活,兩部原本連聯動都沒攤上的作品就這樣產生了戲劇性的關聯,也就難怪玩家們開始做龍約停服之后也整一個單機游戲的美夢了。
結語
盡管給玩家帶來不少驚喜,但《小小諾婭 樂園的繼承者》倒也不是Cy主導開發的第一部單機游戲。Cy早先就跟Arc System合作推出過《碧藍幻想》衍生的格斗游戲《碧藍幻想 Versus》,同樣制作精良,得到過不少好評。
只不過《碧藍幻想 VS》得到的宣傳可一點也不少,發售之際更是捆綁了可在頁游中兌換珍貴道具的特典,玩家把這些碼轉手出售就能白嫖游戲甚至小賺一筆,游戲銷量也隨之水漲船高,可謂是買足了排場。
就連后續的DLC角色也都有綁定特典碼
相比之下,《小小諾婭》則只能借光找來Cy其他熱門游戲里的角色做DLC內容,還都是付費的。
倒也都是白菜價
但即便待遇有所不同,這兩部游戲也都在一定程度上驗證了手游廠商聯合傳統開發商來制作買斷制的單機游戲并非一條死胡同,得到的成果未必只能是粉絲向的作品。而原本《碧藍幻想 Relink》也是有白金工作室合作,直到這兩家鬧得不歡而散,Cy似乎才鐵了心要有自家的大型游戲制作團隊。
如今也確實沒人知道這樣的做法究竟能帶來怎樣的成果,畢竟從全球范圍來講,也還沒有以手游或是網游著稱的公司成功制作大型單機游戲的先例。與此同時,摩拳擦掌想要試水這一領域的也遠不只Cy一家。
多年以來,傳統游戲開發商把握不住手游行業幾乎已經成為共識,它們也大多回頭耕耘起了原本熟悉的單機領域,同時把自家IP交給了術業有專攻的手游廠商開發經營。
那么手游廠商又究竟能否逆襲主機游戲行業——這個答案的揭曉或許也就在這兩年了。
文章轉發自游戲研究社,版權歸其所有。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和任何投資暗示。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元宇宙YIBT.COM All rights reserved.元宇宙YIBT.COM